公司动态
-
文章推荐 |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 作者:施灿海,刘明生,程立家,蓝蓉 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0 引言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是指我国各工业领域生产活动中年产生量在1 000万t以上、对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和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具有的共性环境问题为大量原矿开采导致源头生态破坏、大量不规范堆存造成场地污染。而且一旦发生场地污染,其表现出的隐蔽性、长期性、复杂性都增加了未来修复的难度和成本。尾矿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其堆存量逐年增加。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5—2020年,我国尾矿堆存量分别为146亿t、168亿t、195亿t、207亿t、220亿t、231亿t。 金属尾矿产生量巨大,可占到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一半以上。金属尾矿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尾矿、有色金属尾矿和稀贵金属尾矿,其中,有色金属尾矿主要包括铜尾矿、铅锌尾矿、镍尾矿、锡尾矿等。有色金属尾矿含有多种残余有色金属,并包括硫化物,石英、长石、云母等氧化矿物和硅酸盐类矿物。对于周边环境来说,有色金属尾矿大都是潜在的重金属污染源,砷、铅污染控制难度大。大部分有色金属尾矿由于含有较多的硫化矿物,也是矿山酸性废水的潜在发生源。 近十年来,诸多学者和矿山企业对尾矿综合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仍处于低于30%的水平,约70%的尾矿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通过分析全国和云南省尾矿库相关数据,进一步梳理尾矿产生量、综合利用情况及典型经验,为尾矿综合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1 重点省份尾矿库情况 2021年,我国共有尾矿库7 000余座,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位。尾矿库数量居全国前10位的省份分别为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湖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图1),合计占比约65%。 图1 2021年全国部分重点省份尾矿库数量 在我国7 000余座尾矿库中有“头顶库”(系指下游1 km〈含〉距离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1 112座,“头顶库”因数量多、安全基础薄弱,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受到各级应急部门和矿山企业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尾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尾矿堆存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我国长江流域共有尾矿库1 641座,其中1 618座已完成污染治理,完成率98.60%。长江流域上游干流尾矿库主要分布于云贵川地区,如攀枝花市(金沙江)共有38座,以黑色金属尾矿、有色金属尾矿为主;长江流域中下游尾矿库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安徽省等地,如安徽省马鞍山市共有12座;长江支流尾矿库主要分布于陕南地区,以商洛市、汉中市、安康市为主,数量分别为134座、71座、40座。长江流域尾矿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历史堆存量大,区域跨度大,经济发展不均衡。长江流域在用尾矿库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经济结构对资源依赖性显著,地区尾矿综合利用压力大。②尾矿长期堆存,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并存。长江中上游及支流部分尾矿库分布于沿江不足3 km范围内,部分停用时间超三年且未做相关闭库措施,安全风险和生态污染风险长期存在。以云南省为例,2020—2022年尾矿库数量分别为588座、523座和489座,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但总量仍接近500座,堆存尾矿种类主要有铅锌尾矿、铜尾矿、铁尾矿、钛尾矿和锡尾矿五种(图2)。 图2 2020—2022年云南省不同类型金属尾矿库数量 2 尾矿产生量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浮选技术的提升及有色金属需求的增加,我国矿石处理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1—2021年,我国尾矿的产生量始终围绕15(±3)亿t波动(图3)。2018年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大量小矿山关停,尾矿产生量出现最大降幅,而后逐年回升。2021年,受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金属工业品需求旺盛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全年处于高位运行,高利润是矿山保持高效生产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各类尾矿产生量均出现普遍性增长。 图3 2011—2021年我国尾矿综合利用情况 2021年,我国尾矿总产生量14.19亿t,同比增长9.58%。其中,铁尾矿产生量约6.11亿t,占比43.06%;铜尾矿产生量约3.92亿t,占比27.63%;黄金尾矿产生量约1.61亿t,占比11.35%;其他金属尾矿产生量约1.35亿t,占比9.50%;非金属尾矿产生量约1.20亿t,占比8.46%。 3 尾矿综合利用情况 3.1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关注点为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再选和尾矿的整体利用。比如从钨钼尾矿中综合回收钨、钼、铋、铜、锌,从多金属硫化尾矿中综合回收绢云母、铁、硫、铅、锌、银、锑;整体利用包含尾矿制建筑材料、尾矿代替水泥铁质校正材料等。尾矿综合利用研究主要涉及铁尾矿、石棉尾矿、含铌尾矿、钼尾矿、铜尾矿、钨尾矿、磷尾矿、黄金尾矿、稀土尾矿、锡尾矿、钒钛磁铁矿尾矿、菱镁矿尾矿等,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成果有石棉尾矿制备高纯超细氢氧化镁和高纯超细高比表面积白炭黑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明显的路线;钼尾矿合成制造金云母、玻璃、混凝土小型空心砌砖等建筑材料;钼尾矿还可以用作农业肥料。综合分析,尾矿综合利用途径集中于有价元素回收、建筑材料、充填、复垦等方面。 但上述综合利用途径均存在一定问题,如从尾矿中提取有价元素,多为选矿工艺相对落后的历史堆积尾矿;尾矿建材化虽有一定进展,但受到环境安全、工艺稳定性和产业化等因素制约,未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尾矿制作农用肥料和主流的肥料生产企业相比,整体效益不足以支撑该模式下的投入。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在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尾矿固废资源化,但利用率仅为30%左右的主要原因。 在区域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钛尾矿、铁尾矿利用潜力较大。其中,钛尾矿因采矿工艺为地表水采,且选矿工艺多为磁选和重选,其尾矿为土壤颗粒的水力沉积,因此,钛尾矿土壤化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铜尾矿、铅锌尾矿、黄金尾矿的规模化利用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与矿石的成矿机理和选矿工艺有直接关系。矿石选别过程中工艺选择、药剂的添加成分及比例直接影响固体废物属性,从而间接影响规模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近年来,从单纯的尾矿作为充填材料、路基材料等砂石材料利用模式,逐步转化成大量利用尾矿中的高含量元素Ca、Mg和主要元素Si、Al制备轻质、隔热、耐火等多功能高附加值材料利用模式。河南省嵩县柿树底金矿在尾矿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建成充填系统,将浮选尾矿振动筛分,中细粒径尾砂用于井下采空区充填,粗粒径尾砂脱水后,可作为建筑石料对外销售,将“废品”变成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综上所述,尾矿综合利用规模化、无害化既是整个产业中的难点,也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应用的痛点。 3.2利用量及利用方向 根据工业固废网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尾矿综合利用量达到5.00亿t,利用率达到35.24%,同比增长了3.47%(图3)。目前,尾矿综合利用的方式有有价组分回收、矿山井下充填、生产建筑用砂、轻质砌块和条板、路基垫层料、矿山植被复垦、填海造地等途径。综合利用占比最大的方式是尾矿洗砂和尾矿充填,占比约为84.5%。 1)建筑材料。尾矿中含有Si、Al等元素,将尾矿用作建材原料可以减少传统建筑材料开发,实现尾矿的大宗消纳,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在建筑材料方面,尾矿主要应用于分选机制砂、生产加气块、加气条板、免烧砖、透水砖、干混预拌砂浆、特种砂浆、混凝土掺合料、微晶玻璃、发泡陶瓷、陶粒轻骨料及路基等领域。 2)尾矿充填。尾矿充填可以大量消纳尾矿,是极其有效的尾矿减量化利用技术之一。矿山的充填经历了干式充填、水力充填、胶结充填以及膏体充填等阶段。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以及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矿石价格回升和技术发展同时促进了充填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和高水固结全尾砂充填技术,近年来新建的矿山多采取充填采矿技术进行开采,真正实现了“无尾矿山”。 3)二次分选及有价组分回收。由于特定时期工艺和设备等原因,选矿后排出的尾矿仍有多种共伴生有价组分未被完全提取与回收,目前主要集中于铁、铜、金、银、钛等有价金属和云母、石英等非金属矿物的回收方面,提取方法主要有磁选、浮选、反浮法、重选耦合等多种选矿法。 4)农业领域。目前,尾矿用于农业领域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利用尾矿中含有的Zn、Mn、Cu、Mo、P等植物生长必备微量元素,经处理将其制成化肥,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二是土壤改良剂,尾矿中的有效组分与土壤有害物质反应,达到以废制废、修复土壤环境的目的;三是采用微生物法或者生物法进行尾矿库复垦。 3.3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1)存在问题。我国尾矿处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历史存量尾矿量大,占用大量的土地;②尾矿堆存存在溃坝和污染生态环境的风险;③尾矿入库堆存仍然是新增尾矿的主要处置方式。 2)现有技术。尾矿处置以尾矿库堆存及综合利用为主。专利的申请和授权能够有效展示研究热度及技术前沿,尾矿综合利用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21年尾矿综合利用相关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从专利授权领域看,尾矿专利授权集中在尾矿充填、尾矿制备建材、有价组分回收、农业等领域,其中,尾矿充填方向占比42%,尾矿制备建材方向占比33%,有价组分回收占比19%,农业领域占比3%,其他领域占比3%(图5)。 图5 2021年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授权专利涉及主要领域 从申请人看,2021年昆明理工大学获得尾矿综合利用相关专利授权18件,主要集中在尾矿协同脱硫、钝化重金属、有价组分提取及尾矿制备建材等方向;其次为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获得相关专利授权4项,主要集中在尾矿制备吸附剂和絮凝剂方向。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体现相关技术的成熟度。现行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标准21项,其中,推荐性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黑色冶金方向7项,建材方向1项)、地方标准10项(河北省4项,江西省2项,青海省、安徽省、福建省、吉林省各1项)。现行标准主要集中在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掺合料,矿山修复及治理,制备烧结砖及加气混凝土砌块方面。 3)解决途径。区域尾矿资源处置的建议:①采用原位封存及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实施尾矿库生态闭库,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②研发“安全+生态”集成技术,突破应急主管部门或生态主管部门单向管控尾矿库的现状;③尾矿实现资源处置的关键在于选矿环节产生尾矿的减量化。 3.4重点技术及应用案例 结合工作实践,部分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两种重点技术及应用情况。 3.4.1磷石膏回采技术 为解决某历史遗留磷矿区生态修复充填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由多家企业、高校合作成立了新型矿山生态修复充填材料专项研发团队,针对采用磷石膏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充填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所得磷石膏基新型生态修复材料能够满足矿坑充填材料各项相关指标要求。该技术的合理推广,可以解决流域遗留矿坑修复材料短缺的问题,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回采方式:露天开采。 2)回采范围:结合《磷石膏库安全技术规程》(AQ 2059—2016)要求及工程实际,坝前150.0 m范围作为禁采区,不考虑回采。回采分为南区和北区,交替实施。 3)回采工艺:南区、北区回采时,总体由库尾向坝前方向进行。放矿时,将放矿管设置在坝体上,由坝前向尾部进行放矿。南区和北区回采工艺相同,仅分区内带宽南区为40.0 m,北区为60.0 m。 4)产品方案:回采出的磷石膏作为磷石膏基新型生态修复材料的原材料,磷石膏基新型生态修复材料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的充填材料使用。 5)生产能力:磷石膏的生产(回采)能力为240.0万m3/a。 6)实施总结:磷矿生态修复区域由4个矿坑组成,生态修复面积102.66 hm2。4个矿坑进行相应的地表清理、防渗处理后采用磷石膏基生态修复材料进行回填,回填后表面做阻隔防渗处理,覆土并恢复为农用地及林地。磷石膏的回采意义在于减少固废堆存量、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可有效解决区域(流域)历史遗留矿山边坡垮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景观损毁区域的植被生态恢复等,突出缓减了企业固废处置场的建设成本,尤其是在当前基本农田、公益林等用地审批难度大的背景下。与此同时,也能积极推进当地政府落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因此,该案例应用场景为废弃矿山治理下的固废规模化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3.4.2高浓度细粒级全尾砂充填技术 1)技术简介。高浓度细粒级全尾砂充填技术已列入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实用技术目录,采用特殊的立式砂仓脱水,可将极细粒级全尾砂(-20μm全尾砂约占40%)直接制备成高浓度(74%以上)砂浆,并联合深井开采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料浆自流管输降压技术及采场泄水技术,实现立式砂仓流态化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解决深部高大采场嗣后充填问题。 尾砂充填和排放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是新型高效全尾砂浓缩贮存装置。结合传统的立式砂仓,通过合理的活化设施布置,将选矿厂全尾砂直接泵入尾砂浓缩贮存装置,经高效沉淀、澄清脱水,采用高压水/气活化尾砂等流程,直接制备出高浓度全尾砂料浆或膏体,用于充填或者干式堆放。低成本、稳定、高浓度的尾砂脱水和给料是保障尾砂充填及排放工艺正常生产的关键。 该技术通过合理的喷咀设施造浆技术,以及喷咀布置,将选矿厂全尾砂直接泵(注)入砂仓,经高效沉淀、澄清脱水,采用高压水/气活化尾砂,直接制备出高浓度全尾砂料浆或膏体,全部用于充填。 2)应用案例及推广前景。尾矿空区膏体充填机安全无害处理技术领域的革新和开发,从源头解决尾矿、煤矸石造成的一系列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自主研发充填工业泵、膏体浓密机、矿用混凝土泵、矿用湿喷机、矿用清仓机等高端环保装备,已完成的或在建的项目有云南金沙公司因民铜矿、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新疆阿希金矿、贵州开阳磷矿、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等。 高浓度细粒级全尾砂充填技术能提高矿山的资源利用率,是充分利用尾矿资源发展节地、节能、节材、环保的直接有效途径。该项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拥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3)实施总结:全尾砂充填的意义在于实现“无尾”矿山,推进无废“矿山”建设,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矿山地下开采的采空区治理,均已得到国家、行业、企业的认可。与此同时,将井下充填技术延伸至露天采坑尾矿固结充填领域是行业新技术研发的方向之一。 4 结论及展望 1)综合分析,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为回收有价组分、研发建筑材料或回填料,多功能高附加值材料利用模式也得到了关注和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在尾矿、磷石膏回采工程中,结合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坑的治理和回填,既解决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问题,同时又消耗了部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但是相比总体工业固体废物存量,占比仍旧很小。 2)尾矿井下充填为国家鼓励的新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工程实践中仍存在建设成本高、推广程度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政策导向和技术开发的角度,研发露天采坑闭坑或政策原因退出(停产)的固体废物充填技术。 3)对于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今后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①尾矿的化学改性技术,使其改性后能够稳定满足工程和环保的要求,更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②尾矿中超标因子采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方式控制,并使其转变为土,尾矿成土后将成为一种高价值资源。 4)尾矿综合利用后的场地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现有尾矿库完成回采后的场地污染防控也需要引起重视。 出版信息 第一作者简介 施灿海:男,白族,云南洱源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固废(尾矿)处置及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通讯作者简介 蓝蓉: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固废(尾矿)处置及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引用格式 施灿海,刘明生,程立家,等.尾矿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J].中国矿业,2024,33(2):107-114. SHI Canhai,LIU Mingsheng,CHENG Lijia,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J].China Mining Magazine,2024,33(2):107-114.
2024-12-03 14:44:49查看详情>> -
我国主要工业固废利用技术路线图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脱硫灰、电石渣、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即危险固体废物。 一、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分为两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鉴别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判断待鉴别的物品、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图片取自网络 二、利用情况及危害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物数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冶金、火力发电等工业排放量最大。工业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相当困难。如今只是有限的几种工业废物得到利用,如美国、瑞典等国利用了钢铁渣,日本、丹麦等国利用了粉煤灰和煤渣。其他工业废物仍以消极堆存为主,部分有害的工业固体废物采用填埋、焚烧、化学转化、微生物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置;有的投入海洋。 工业废物消极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许多工业废渣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淋溶污染土壤和水体。粉状的工业废物,随风飞扬,污染大气,有的还散发臭气和毒气。有的废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响生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 图片取自网络 三、主要工业固废利用技术线路图 1、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掘进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其主要成分是Al2O3、SiO2,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Fe2O3、CaO、MgO、Na2O、K2O、P2O5、SO3和微量稀有元素(镓、钒、钛、钴)。 图片取自网络 2、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我国火电厂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但粉煤灰可资源化利用,如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等。 3、气化渣是气化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煤气化渣在建工建材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制备陶粒、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以及砖材等,是煤气化渣规模化消纳的重要途径。煤气化渣中含有大量硅铝氧化物,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可用作水泥原料。 4、工业副产石膏也称化学石膏,是在工业产品生产中由化学反应生成的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磷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水磷石膏,其次为烟气脱硫石膏和氟石膏,还有少量的钛石膏、盐石膏、柠檬酸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在生产过程中含有多种杂质,须经过一定处理后才能得到较好的利用。
2024-12-03 14:41:48查看详情>> -
什么是铝灰,铝灰怎么处置?
铝灰是铝液铸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浮渣,是制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一方面含有大量的金属铝及铝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工业回收和再利用价值。目前国内的铝灰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铝灰回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生利用。 表为某厂二次铝灰典型成份 PART/1 铝灰的分类 按最新《2021年危险废物名录》铝灰分为: ①危废代码:321-026-48,是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铝灰是再生铝和铝材加工过程中,废铝及铝锭重熔、精炼、合金化、铸造熔体表面产生的铝灰渣,及其回收铝过程产生的盐渣和二次铝灰,R。 ②危废代码:321-034-48,铝灰热回收铝过程烟气处理集(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铝冶炼和再生过程烟气(包括:再生铝熔炼烟气、铝液熔体净化、除杂、合金化、铸造烟气)处理集(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T,R。 ③危废代码:321-024-48,电解铝铝液转移、精炼、合金化、铸造过程熔体表面产生的铝灰渣,以及回收铝过程产生的盐渣和二次铝灰,R,T。 ④危废代码:321-023-48,电解铝生产过程电解槽阴极内衬维修、更换产生的废渣(大修渣),T。 ⑤危废代码:321-025-48,电解铝生产过程产生的炭渣,T。 PART/2 铝灰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铝灰中的铝含量很高,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引起皮肤红肿、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此外,铝灰中的铝元素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肌肉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对环境的污染。铝灰含有大量的铝元素,如果被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如果铝灰进入土壤或水源,可以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铝灰还释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负面影响。铝灰中的有害物质将污染到人类的生活环境,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长期暴露在铝灰中的人会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病症。 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铝灰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是氟的污染,铝灰里的含氟量超出正常规定值的3-4倍。铝灰里大量的氟元素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人畜饮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氟和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钙反应,破坏骨骼的含钙量,造成缺钙,骨骼松软,牙齿脱落等。铝灰对环境还会造成粉尘、氨气等污染,铝灰遇水呈碱性,会破坏土壤酸碱度。 PART/3 常用的铝灰渣回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将回收的铝灰渣、铸造废型砂,通过料仓经封闭式输送机输送到球磨机进行破碎。 2.球磨:对已进行破碎步骤的铝灰渣,进一步球磨。 3.筛分:一般采用滚筒筛,筛分筒在一定转速下旋转,物料自上而下通过筛分筒得到分离,细料从筛分筒前端下部排出,粗料从筛分筒下端尾部排出,其结构简单、处理能力大、干湿料皆适用,滚筒筛可有效筛分出不同粒级的金属铝颗粒,同时筛分出的铝较干净。经筛分后的物料分为铝屑/粒和粉料(二次铝灰),铝屑/粒可以外售给铝加工企业进行回炉,剩下的粉料主要含氧化铝,可以送水泥厂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4、利用:经筛分后的物料分为铝屑/粒和粉料(二次铝灰),铝屑/粒外售给铝型材加工企业或铝锭和铝棒生产企业回炉,有一部分公司使用自己配套熔炼炉做成铝锭后外售。剩下粉料(主要含氧化铝)送水泥厂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铝灰处理工艺流程应确保整个回收过程安全无尘,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PART/4 铝灰该怎么处置: 铝灰渣遇水会产生反应,释放氨气,受潮也容易自燃,所以企业在处理铝灰时,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产生的铝灰等危险废物进行申报登记,妥善处置,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规范设置贮存场所,设置识别标志和落实防护措施,做好分类收集贮存,确保管理台账到位; 二、应落实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管理要求,建立管理台账,实现危险废物可追溯、可查询。 三、依法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利用处置。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并在合同中约定相应的污染防治要求。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024-12-02 14:41:54查看详情>> -
计量器具台账
2024-11-26 16:43:58查看详情>> -
主要能源使用清单
2024-11-26 16:43:37查看详情>> -
主要耗能设备设施
2024-11-26 16:42:30查看详情>> -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2024-11-26 16:38:20查看详情>> -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2024-11-26 16:23:22查看详情>> -
签到表
2024-11-26 15:37:10查看详情>> -
中国取消铝出口退税影响有多大
取消铝出口退税。说中国的一纸公告让全世界为之一颤,并不夸张。 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今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涉铝产品几乎涵盖了主要铝型材、铝板带箔、铝制条杆等铝材产品。 截止目前,我国是全球铝产业毫无争议的绝对霸主,2023年中国铝材出口量达到528.7万吨,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5%。 产量方面,中国的绝对优势更加恐怖,其中原铝产量占全球59%,铝材产量约占66%,电解铝占比为60%,冶炼铝也接近六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统计,2023年中国冶炼铝产量是第二名印度的十倍,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也只有中国的70%。 铝制品作为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在建筑、轨道交通、汽车、电缆等行业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中国铝产品在世界格局中的超级地位,世界各国使用铝制品几乎完全绕不开中国。 即便近年来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关税等各种贸易措施,但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是中国铝制品的全球最大买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铝材进口国。 铝产业链尤其是电解铝,是胃口巨大的“吞电巨兽”,这严重限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铝产业的发展。以去年我国铝材出口量计算,至少耗费740GW的电量,到今年9月底,我国整个光伏装机累计才达到这一数字。 因地缘冲突、全球主流国家追求减少碳排放的当下,电力供应不足,能源危机已经显露,留给电解铝使用的电力只会越来越少。中国减少铝出口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意味着大量的连锁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中国工业能力的重新评估。01 吞电巨兽 铝曾经比黄金还要珍贵。 由于提炼难度极大,一百多年前的铝是种十分稀罕的金属,拿破仑三世为了彰显自己的崇高地位,特地打造了一顶铝王冠,并且只有他能够使用专属的铝质餐具,其他人只能使用金或银制餐具。 铝本身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直到1889年,奥地利科学家拜耳发明了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随后发明电解生产法,正式开启铝的大工业化序幕。目前,几乎全球所有的铝业公司都采用“拜耳法”。 铝冶炼效率大幅提升,但电解铝的缺陷是耗电量巨大,堪称“吞电怪兽”。每炼1吨电解铝需耗13600kw/h直流电(接近1.4万度)。曾几何时,我国一年要拿出超过7%的电量来进行电解铝生产,这还只是电解铝一个环节,整个产业链的耗电量,将一个超级巨大的数字。 2023年,全国电解铝产量4151.3万吨,以此计算,耗电量高达5646亿度电,相当于5646GW,去年铝材出口量528.7万吨,耗电量接近740GW。 要知道,去年底我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也才不到610GW,全球累计容量1546GW。到今年6月,我国光伏累计713.5GW,截至9月底,才达到770GW,也就是说仅仅是中国出口的铝材就需要中国所有的光伏来供电。 去年底,欧洲累计光伏装机量攀升至263GW,美国162GW,印度才刚刚超过60GW。仅靠光伏这样的清洁能源,缺口十分巨大。 电解铝同时还是高排放产业,冶炼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5%,仅次于钢铁和水泥。如此巨大的碳排量,是任何一个追求能源绿色化转型的国家都承受不起的。 2018年11月,欧盟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此后,进一步确立了各成员国到2030年要实现减排55%的目标(与1990年相比);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2005年的一半,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当然,这一目标可能会因为新一届政府上台而变得反复。 正因如此,作为全球第二大铝生产国,印度成为中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为实现2030年完成500GW的清洁能源,印度正疯狂上马光伏项目,2024年上半年,其光伏新增装机14.9GW,同比暴增282%,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而我国又是全球光伏第一大国,拥有完备的全产业链绝对优势,印度80%的光伏组件依赖中国制造。不得已,有消息称,就连印度第二大铝业集团印度铝工业公司也已经开始筹划进军太阳能组件领域。该公司还于去年底,计划投资80亿卢比再建立一家电池箔制造工厂。 因此,我国收紧铝出口这一纸公告,让全世界震动之余,将更加重视中国的工业产能,无论是传统工业制品还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品。02 世界离不开中国铝 全球各国基本离不开中国铝制品。 基于庞大的规模优势,中国铝制品在全球攻城略地。 尤其是美国,即便连番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至今美国仍然是中国铝制品最大买家。 早在2018年,美国就启动对华301关税审查,涉及铝产品33个细分项目;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普通铝合金板征收167.16%的初步反倾销税,对中国铝型材施加59.31%的反倾销税,对中国涉案企业的反补贴税率最高达到137.65%; 今年9月13日,美国又决定将我国出口的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产、钢铁、铝、口罩等产品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25%。 轮番加税,几乎所有的铝材都被涵盖。可以说,美国对中国铝制品进行了全方位、无差别的“全面打击”。但由于美国极度依赖铝材进口,到2023年,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铝产品出口市场,对美出口量合计69.4万吨,出口额37.9亿美元。 由于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需求持续增加,高盛预计今年全球铝市场还将出现724万吨的缺口。 但由于零碳排放目标的约束,我国电解铝已经接近合规产能的天花板。有券商测算,电解铝合规产能极限值为4467万吨,扩产的空间已经不大。 根据此前各部门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专项行动的规定,凡包含电解工序的项目,均必须实施电解铝产能置换,即“建设电解槽、就须置换”。 再看海外,在俄罗斯打出“断气”王炸后,挪威海德鲁决定关闭斯洛伐克铝冶炼厂、德国大型铝轧制公司Speira宣布削减其德国冶炼厂一半的产能,欧洲最大铝冶炼厂法国敦刻尔克铝业也表示减产22%。 经不完全统计,2022-2023年海外关闭产能高达158.1万吨,叠加双碳政策与能源问题影响,进一步减产的可能性较大。 其实海外新增产能的主力军还是中国企业,华青铝业、华友控股、南山铝业、山东魏桥/中国力勤等出海投建的产能规模高达605万吨,其他国家铝企新增产能仅有71.4万吨,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为绕过欧美等国家的贸易制裁,我国铝业公司也加速出海投产,尤其是印尼落地多个项目,叠加铝价回升,国内铝企业绩斐然,南山铝业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62.94%;中国铝业前三季度豪赚90.17亿元,同比增长68.46%;中国宏桥上半年暴赚91.55亿元,同比大增2.7倍。 目前,全球前十五大电解铝生产企业,中国独占七个席位,分别是中铝、宏桥、信发、国电投、东方希望、酒钢和神火,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7%。 而美国铝业(Alcoa)由于能源等各项成本飙升,自2022年以来持续亏损,此前还永久关闭了位于华盛顿州的Intalco铝冶炼厂,产量已退出全球前十。 美国和欧洲铝业公司们的危机,预示着美国对中国铝制品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深。03 工业规模的底气 全球铝产业格局稳固。 巨大的铝制品工业规模,让中国手握充足的贸易筹码,一手联盟南方国家,一手输出给发达国家。 我国的铝制造产能称霸全球,但上游资源严重依赖海外进口。我国铝土矿和氧化铝储量仅占全球2%,目前70%左右的铝土矿需要进口。 全球铝土矿集中于几内亚、越南、澳大利亚、巴西、印尼等国,合计占全球储量的65%。尤其是几内亚以高品位、大规模的铝土矿资源闻名于世,是近几年全球铝土矿增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矿产来源国。 中铝今年10月在几内亚采矿量创单月历史新高,矿石发运回国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天山铝业近期就表示,公司在几内亚的铝土矿项目已进入生产开采阶段,即将发送国内,未来可大幅降低铝土矿原料成本。 从近年来我国进口铝土矿来源国分布来看,我国对几内亚依赖度快速上升,今年前9月,74.5%的铝土矿来自几内亚,对澳大利亚的依赖度明显降低。 另一个核心国家是印尼,2023年6月,印尼起发布铝土矿出口禁令政策,要求本土资源与本土氧化铝产能绑定,将项目落地国内,造更多就业和国家收入,因此,我国铝企纷纷直接在印尼设厂,获得本土低价铝土矿带来的成本红利。 锦江集团在印尼分5期规划了600万吨氧化铝产能,一期100万吨已于今年4月投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天山铝业的200万吨氧化铝项目被列为印尼国家战略项目;南山铝业也在推进200万吨氧化铝扩建项目及25万吨电解铝项目;山东创新集团也计划在印尼筹建200万吨氧化铝项目。 中国企业的推动之下,先进的冶炼技术、完备的产业链纷纷进驻印尼,形成了上游铝土矿、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在印尼,国内重点聚焦航空板、汽车板等高壁垒、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格局。 中国制造助力,粗略测算,印尼的氧化铝产能今年可能突破5000万吨,预计到2026年增至8000万吨,成为全球氧化铝生产大国,更成为中国中下游铝制品的战略后方。 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南方国家拥有储量丰富的上游资源,但欠缺开采、冶炼加工技术及市场容量。中国则是将制造能力、先进技术与南方国家的资源相结合,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则凭借碾压式的供给优势,让发达国家不得不采购。 全球铝产业格局,就是这种模式的最佳体现。04 写在最后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备、繁盛、强大,是中国工业制造响彻全球的鲜明标签。 相比全面、完备,人们普遍忽视了,正是巨大的规模优势,让中国的工业品——包括如电解铝这种初级工业品,能够在价格上相对全球竞争对手有足够的优势。在欧美对中国竖起贸易壁垒的时刻,规模所带来的价值,是中国产品持续在全球扩张的杀手锏。 以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为基础,中国一方面可以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采购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制造高水平、高性价比的工业产品行销全球。而在能源端,又形成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优势,引领全球工业文明向前,也从侧面提升了工业生产的壁垒。 甚至,在全球能源低碳化转型的国产中,其他国家又不得不购买中国新能源产品。 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不思考中国限制某种工业制品出口的后果。从各种稀土和铝制品开始,全球会对此有更清醒的认识。
2024-11-25 16:29:39查看详情>>